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首页 > 外语 > 快讯
取消高考英语听力 势在必行
2015-06-10
信息时报

  因英语听力播放设备故障,6月8日下午在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考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无法听清考题。考试结束后,有两个考场的考生以拒绝交卷的方式表示抗议。昨天,《法制晚报》记者从芜湖市教育局获悉,安徽省教育厅已申请对1200多名考生的英语听力进行重考,获得了教育部的同意。

  若因听力设备故障而影响考生的成绩,显然有损考试的公平正义,对相关考生及家长也会造成心理伤害。事实上,这样的考试安全事件,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目前,高考英语听力利用无线电频率发射,学生通过耳机接听来答题。英语听力受到外界干扰影响的因素较多,诸如周围通讯信号的频率、雷雨等。一旦在听力考试过程中出现信号偏弱的事故,各地基本上都有应急预案。显然,这次芜湖市在应急预案方面做得不够。

  这次事件进一步提醒我们,取消高考英语听力势在必行。目前,已经有一些地区的高考取消了外语听力,例如山东省从去年开始,就不再在高考中安排英语听力。这样既避免了高考安全事故的发生,也顺应了社会的期待,应该成为全国高考的共同方向。

  当然,高考取消外语听力不仅仅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量,最重要的一点是,给扭曲的“全民英语”进行纠偏。自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设置英语课程以来,许多心急的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无论小学中学,无论寒假暑假,孩子们都免不了为英语学习而忙碌。如果高考取消了外语听力,可引导学生及家长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选择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对农村学生来讲,取消英语听力对他们也将更公平。

  我认为,系统而专业地学习英语,是进入大学的事情,中小学期间并无必要在英语口语和听力方面下太多工夫。如果因为强化高考应试作用而导致全民疯狂学英语,那么就有必要反思高考设计的科学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弱化了英语地位,强化了语文的重要性,我认为取消英语听力,符合这一考试大纲的精神与教育改革的总体方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问题。8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在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中,依法保障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是重点之一。

  我们感慨教师不易时,其实是存在梯次顺序的,真实情况是,做教师苦,做乡村教师更苦,做没有编制的乡村教师苦上加苦。

  公道自在人心。这些年来,与乡村教师工资有关的话题,一直是舆论场的焦点。舆情集中所向,不仅基于同情弱者,还基于对教育前途的关心。当城里人谈论中关村三小这样的名校时,其实对于乡下孩子来说,所有的城里学校都是名校。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教育的现代化;没有优秀教师扎根乡村,也就不可能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由于待遇剪刀差的存在,农村教育面临双重窘境,一方面是城市教师、年轻教师下不来,另一方面是优秀乡村教师往上走。有一个媒体朋友,这几年报道了不少优秀乡村教师,有的还成了典型。这位朋友去年曾悲情地讲,虽然还有大量乡村教师值得报道,但以后不想报道了,原因是,这些他报道过的教师,在出名之后大多离开了乡村。能够忍心指责“出名即离开”吗?除了对乡村老师提出道德要求,我们还能做什么?要求他们“讲感情”,我们有没有“讲感情”?

  《计划》提出,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方向正确,但在细节上,还应该有具体明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提出,保障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这一观点,并不新鲜,早在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25条,就明确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口号喊了20多年,真实情况又是怎样?

  即便乡村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也未必能体现“越往基层待遇越高”。现实中,不仅教师工资存在城乡差距,公务员工资也存在城乡差距,因此即使能拿到当地公务员工资,也未必很高。而且,这里讲的只是“工资”,福利和补助不在此内。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把乡村教师作为重点,特别对待,明确乡村教师收入“高于”公务员,而不是“工资水平不低于”。在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俞敏洪曾表示,“我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薪酬体系上应该比城市老师有20%~30%的上升。”这句话讲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鉴于一些地方财政的实际,建议中央财政明确一笔专门资金,对乡村教师实行专向补助,以此“让教师下去,让收入上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